· 金书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资讯-金书赏析>本文

人同禽兽──《连城诀》书评

发布时间:2015.09.16 12:00 阅读次数:5432 出自:本站 作者:佚名

  熬了两夜,终于把电视剧《连城诀》看完了。一如往常,在结局到来的时候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原来,也不过是一个结局而已。

 

  在看原著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它与金庸先生的其他小说有何不同之处,但看了电视剧之后,百感交集,方才明白,这部小说的确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同于作者以往的以弘扬侠义道和爱国思想为主题的武侠著作,因为它没有那些宏大的场面和主题,而是寄托了作者的另一种人生理想,或者说是对世人的劝诫,可谓是用心良苦,悲天悯人。在我看来,《连城诀》是金庸系列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一部作品,其中对当时社会丑恶面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以及无形之中的嘲讽可谓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对现代社会仍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是某种含沙射影似的鞭挞和揭露。

 

  由一部连城诀而引发的种种争端,随着梅念笙的被害去世而次第展开,由此,作品为读者揭示了芸芸众生纷繁复杂的丑态和欲念,以及各路人马为了内心欲念与贪婪所作的斗争,归根结底都只是为了一个“财”字。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狄云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乡下孩子,从小被师父收养长大成人并授以武艺,其心底纯良,木讷憨厚,朴实无华,也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乡下人在接连不断的灾难中一步步成长成熟,经历了无数的欺骗与伤害,逐渐洞悉了世人的阴险与狡诈,日益了解了世态的炎凉与黑暗,最终选择离开那花花世界,躲进了万里冰封的雪山。雪山是金庸先生构设的一个桃花源林般的世界,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角色纷争,没有争名夺利,有的只是洁白的大雪,晶莹的寒冰,辽阔的天地,而狄云成为作者理想的寄托者,在污浊的尘世间守护着一方净土,坚守着一种品格,维持着一线希望。

 

  电视剧的最后,没有说雪山怎么样了,没有说众人怎么样了,也没有说天下怎么样了,唯独只有根宝的茶馆出现在读者的视线中,根宝和他的媳妇儿,如梦初醒的说:人生在世啊,安安乐乐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智慧,世间林林种种熙熙攘攘,千言万语,尽在这一句话里了。

  

  关于小说的几个主题

 

  人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是相信人性本善论的,只是后天的环境改造了心境,从而有了万千模样相近,心智不一的众生,因而有“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等智言。

  《连城诀》最精妙之处,在于写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欺瞒抢诈。这种猜忌与斗争无时无刻不在,无处无地不有,上至官府,下至平民;文有书生,武有剑客;富有显贵,贫有低贱;智有谋士,愚有村姑。这世间形形色色的人,为了这个“财”字不惜代价不惜性命的各显神通,各呈其勇,上演了一场缤纷夺目的你争我夺的好戏,斗争这个主题就像是一条绵延的曲线,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

  纵观全书,斗争和猜忌每时每刻都有所体现,父母和子女,妻子和丈夫,兄弟与兄弟,恩人与仇人。

  戚长发害怕弟子们得知连城诀的秘密,竟故意打乱剑招,教错武功,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时刻提防着;万震山传授徒儿武艺的时候也是打乱了招数顺序,甚至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知情;而二弟子言达平为了窥得其中奥秘,更是不惜化身乞丐,自降身份,混迹于市集之上,打听连城诀的下落。这三人联手害死自己的师父,可谓是丧尽天良,为名利而置恩师于死地,乃不仁之人;而后三人形影不离彼此提防,可谓是用心良苦,为名利置同门情谊于不顾,乃不义之人。如此不仁不义之人,真是枉为人徒,枉为人师,枉为人父。人性堕落到这种地步,只能说明教育的失败和社会环境的腐朽。

  提到人性,还不得不说到一个人:花铁干。此人乃武林前辈,成名多年,享誉江湖,但在和自己的兄弟一起为救侄女水笙而被困雪山时,他的所作所为却为人不齿,更让人寒心。在与血刀老祖相斗时贪生怕死,以致下跪投降,随后奴颜卑膝,恬不知耻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后来败在狄云的手下又见风使舵,觍颜讨好;大雪封山没有食物时竟不顾兄弟结义之情,烤吃兄弟的尸体以求活命;在得到狄云和水笙的救助时笑脸相迎,憨态可掬,状似痛改前非,洗心革面,而后又残忍地杀害了狄云所养的幼小的狼崽;中原大批人马赶来相救时为怕自己的丑行败露,竟颠倒黑白,欺骗众人,诬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导致流言蜚语,满天不绝,严重伤害了自己的亲人,也伤害了无数武林同道的感情;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此人竟然还妄想坐上南方武林盟主的宝座,统御群雄,为德四方,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看到这里我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啖这老贼之肉。剧中花铁干的形象是被演绎的最传神,最贴切,最恰当的一个,不得不佩服扮演者的高超技艺。

  落花流水四人和狄云,水笙,血刀老祖被雪崩困在雪上中的一段故事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也是全剧情节的中心,是最能表现各人物形象性格,最能表现作者思想的部分。同时,也是全剧描写最精彩传神,场面最壮观宏大,寓意最深刻的部分。人性在这一部分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何为美,何为丑;何为善,何为恶;何为真,何为假。看到精彩处不禁令人拍案叫绝,拍手称奇;而至悲痛处不禁掩面不语,黯然伤神;到愤怒处也竟让人怒目而视,骂不迭声,如对花铁干的丑恶行径,我恨不得进入故事中,狠狠地抽他几个耳光,然后扒其皮,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方可解我心头之恨,方对得起受他戕害之人,方能平悠悠众人之口。

  在随着剧中情节而心情跌宕起伏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若人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功名利禄,礼教纲常,伦理道德,还真的能放在心上吗?恐怕只是将这些概念放到心上仔细掂量一番,然后在生和死之间做出选择,也是不易的吧!也许很多人想也不想,径直选择了苟且的生,而抛却了干净的死。花铁干如此做法,虽是丧尽天良,禽兽不如,但他为了生存,又有什么错呢?倘若彼情彼景,换做了我,会如何呢?这样一想,不禁心头一震,惶恐不已。真正的君子与小人立刻便见了分晓,真正的英雄和凡人也顷刻有了分别。忽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为国为民,竭尽全力,怕也难憾其冰山一角吧?但他就那样拒绝了美国的救济粮,从容就死,展现了一个拥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应有的高贵品格,更令我佩服的是他对生命的释然,对死亡的从容。在中国历史上的动乱灾害时期,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时,也只能吃些树皮野草求生了,然而当树皮和野草也被吃光时,那就只能面临死亡的恶魔了。死者已矣,而生者呢?为了生存,去吃遍野的尸体,为了生存,去扰未安的灵魂,这不是见诸于书页间的事实吗?人性在那一刻怕是不复存在了,人同禽兽,所思所想,皆是生存。那时候,人类就回归到了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混沌里,文明与人性都被抛掷脑后,唯一主宰人的思想的只是生存二字。那个时刻,真的是人类的悲哀了。

  联想到当前西南地区百年不遇的大旱,设想这干旱永远持续下去呢,人类为了一瓶水而互相争夺,为了生存而刀剑相向,到那个时候,怕是所谓文明社会最大的悲哀了。

  

  感情

 

  感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桥梁,但这个故事里,感情被不断的肆意撕扯涂抹,竟而成了千疮百孔的摸样,不堪入目。

  故事的开始,三个匪徒般的人物便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出杀师夺宝的好戏。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位同尊亲,三人竟为了一本剑谱而起歹心,不可谓不阴毒。仅此一件事,师徒之情便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野心与兽欲。

  而后狄云随同师父与师妹进城赴宴,却由此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师父莫名其妙的失踪,自己好心助人却被人诬陷,又遇上一个富有心计的知府大人与万家狼狈为奸,于是一场牢狱之灾在所难免,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师妹却落入贼窝,最终也放弃了自己,做了陷害自己的人的妻子......这一切对狄云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涉世不深的他刚出家门便遭逢这么多变故,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天塌了下来”。在狱中的数年是狄云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面对自身的种种不幸和一个陌生人(丁典)对自己的横眉冷对与拳脚相加,他日益明白了这世间的许多事情,加上丁典的开导,最终大彻大悟,心灰意冷,对外面的世界完全绝望了。这个成长阶段对他的人生长路而言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他由一个农村不谙世事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洞悉人世的江湖中人,并且促进了他性格的转型,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与处事过程中,他不由自主地对身边的人抱有某种成见和提防,变的冷漠,内敛,少言寡语。

  正是这样的狄云在遇到清纯善良的水笙时,以惯有的心理把她等同于伤害自己的城府极深的那些人,加以排斥和提防。人与人之间没有信赖和依靠,只有欺骗和伤害,这是他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他对江湖最基本的认识。出身于武林世家在江湖上小有名气并且曾经伤害过自己的大小姐水笙自然而然被他排斥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之外。

  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可言时,所谓的文明也就行将死亡了。

  我把这部书理解为金庸先生对世人的嘲讽和劝诫,同时应该包含着一定的无奈与辛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幸随着狄云和水笙交往的推进,他们逐渐熟悉,逐渐了解,两人都用时间证明了自己的品格,于是互相认可,然后互生情愫,走到了一起。这是我乐于见到的,也正是希望之所在,光明之所在,梦想之所在。

  看破世俗的水笙坚信自己找到了江湖上真正的君子,找到了自己可以托付终生的人,于是有了她带着小空心菜在雪山等待的场景。冰天雪地,美人如诗,雪景如画,这诗画都那么的自然和纯粹,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给人天长地久的永恒感。她坚信自己可以等来狄云,最终她如愿以偿,有情人终成眷局。而畏惧人言的另一个男人却因为不相信自己的表妹甚至怜惜自己的名誉而走向了极端,酿成大错,与美人失之交臂。不得不说,汪啸天这个人物形象是一个莫大的悲剧,而这个悲剧的根源,就是流言。三人成虎,流言蜚语对人的的危害比之疾病灾难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阮玲玉,一代女杰,才华横溢,自然不是一般人了吧,但最终还是因人言而死,临死更是留下了“人言可畏”这么句箴言。

  

  金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自然是金钱巨大吸引力的真实写照,而孔圣人也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孔爷爷自然不是一般人,他老人家这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其重要性与正确性与马克思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是物质利益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连城诀》中一切矛盾和斗争的根源就是“金钱”二字。找连城诀不单单是因为那是武林至高无上的武功绝学,更重要的是由它可以通往财富的天堂——传说中的一大批金银珠宝。

  梅念笙的三个徒弟,万震山,言达平,戚长发,江州知府凌退思,血刀老祖,这些人是争夺连城剑谱的几支主要力量,也是最接近财富秘密的人,而他们背后的党羽更是不计其数,各怀鬼胎,这些人之间有的有恩,有的有仇,但亲仇恩怨互相纠结,像一张网一样交错在一起,牵一发则动全身,所以他们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

  故事的最后,在天宁寺里的那场争夺和厮杀可谓是惊心动魄,惨绝人寰,那个平时门可罗雀的小庙那日人满为患,但却都是些财迷心窍的歹人,人人猜忌争夺,互相厮杀拼斗,导致尸横满堂,血流成河。那是这一轮斗争的高潮,同时也是尾声,但这种以金钱为目的争斗从来都没有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就像剧中那个百岁老人所说的那样,世人多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故事的结局一样,那些人穷极心智,殚精竭虑的想拥有那批金银珠宝,但最后都是身无分文的死去,连一块铜钱都带不走。

  说这部作品最具现实意义,是因为有这个主题。试看当今社会,这二字的神通广大之处随处可见。“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些人真的钻进钱眼儿里去了,为了它甚至抛弃了良心,辱没了爹娘,不要了脸面,丢掉了尊严,又或者无视正义,人格,使命,责任。商有多少,官有多少,天下乌鸦一般黑。

  金钱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挖掘的陷阱,是人类良知和社会道义的坟墓。

  

  故事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得不嗟叹连连,感慨时局。但自认为那两个日夜熬的很值得,为这个颇具深意的故事,为剧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时,也为现如今沼渣泛起,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我喜欢它,起码,它不是千篇一律的颂歌,歌唱虚假的美德;也并非失真夸张的言语,诉说中空的盛世;更不是光鲜的遮羞布,遮掩繁华背后的残酷。

  这一版的电视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舒畅扮演的水笙。她是故事的女主角,温雅可人,美丽善良,秀外闺中,但更重要的是她最后所做出的选择,表现了一个江湖女性的独立性和敢于与险恶世人决裂的果断与明智,她正是作者理想的寄托者,也是作者思想倾向的体现者。有诗曰:

  

  有心不知恨与悔,有口难辩是与非。

  人情终究薄如纸,不如雪岭待云归。

  

  水笙由最初武林名宿大家闺秀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的身份历经种种磨难,经由种种生死考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最后看破俗世,大彻大悟,决定和狄云一起在雪山相伴终老,不问世事。在我看来,于情于理,这都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江湖险恶,人心奸诈,我辈清心寡欲,不解世情,何必去搅那淌浑水呢,两人携手相伴逍遥自在岂不快活?正是:

  

  美誉落魄一夜间,江湖声名如云烟。

  应悔任性扬马蹄,幸得脱尘入雪山。

  人心险恶难追古,水云相伴远凡间。

分享到微信

正在拼命加载..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