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化淳

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大全>曹化淳

中文名
曹化淳
别称
所属书籍
碧血剑
出现次数
60次
属性
人物

曹化淳

曹化淳(1589年-1662年),字,号止虚子,武清王庆坨(今属天津市)人,明代崇祯朝宦官。

生于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家境寒微,十二岁净身入宫,接受良好教育,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深受司礼监太监王安赏识。后入信王府陪侍五皇孙朱由检,极受宠信。1628年朱由检继帝位,是为崇祯帝,曹化淳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由居庸关入迫燕京,担任居庸关守关太监杜之秩衔李自成命令回紫禁城向曹说降,谈判破裂。三月十八日下午三时,曹化淳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进占外城。当晚崇祯帝登煤山自缢于山腰下。

另有一说,甲申三月,曹化淳人根本不在京师。崇祯十二年二月,曹化淳告老还乡,其时已乡居六年。清兵入关后,杨博、杨时茂等分别上疏弹劾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1]曹化淳极力上疏辩诬[2][3]。曹化淳阅读野史笔记,仍有“捏诬之语”,题写《忽睹南来野史记内有捏诬语感怀》诗:“报国愚衷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康熙元年五月十四日去世,临终前作《被诬遗嘱》及《感怀诗》,由后代传抄,极力为自己辩诬。

逸闻

曹化淳的侄孙女嫁沧州张雪峰,生一女。张雪峰之女长大后嫁给河间纪家,生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提到:“先外祖母言,曹化淳死,其家以前明玉带殉。越数年,墓前恒见一白蛇。墓为水啮,棺坏朽,改葬之日,他珍物俱在,视玉带则亡矣。”

注释

  1. ^ 《甲申传信录》卷九《宛平县民人杨时茂上疏》:“……曹化淳以亲近内臣,尝妄奏招募夷汉官丁,又请建营房,縻费币饷,卒之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入朝。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则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兆民之心。”
  2. ^ 《爝火录》卷一:“彰义门(“高起潜传”作广宁门),皆言曹化淳献之。或曰化淳实守东直门,非守彰义。而化淳入国朝,上疏奏辨甚力,时仓卒莫能明也。”
  3. ^ 《明季北略》卷二十:“城陷,或谓先有人伏内通太监曹化淳弟曹二公,内应开门。一云太监王相尧率内兵千人,开宣武门”。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书中描述

【1】此言一出,众人都大吃一惊,均知崇祯皇帝诛灭魏忠贤和客氏之后。宫中朝中逆党虽然一扫而空,然而皇帝生性多疑,又秉承自太祖、成祖以来的习气,对大臣多所猜忌,所任用的仍是从他信王府带来的太监,其中最得宠的则是曹化淳。此人统率皇帝的御用侦探和卫士,即所谓“厂卫”,刺探朝中大臣和特地将帅的隐私,文武大臣往往不明不白的为皇帝下旨诛杀,或是任意逮捕,关入天牢,所谓“下诏狱”.都是由于曹化淳的密报。曹太监的名义。当时一提起来,可说是人人谈虎色变。

【2】崔秋山这一露形,奉太监曹化淳之命前来搜捕的东厂番子之中,便有四名好手跟踪下来。但见他胁下挟着一个幼童,但仍是纵跳如飞,迅捷异常,一名番子取出一支甩手箭,使足手劲,掷了出去。

【3】宛儿命众家丁在十人身上搜查,除了暗器银两之外,搜出几封书信、几册暗语切口的抄本。书信中有一封是满清九王多尔衮写信给北京皇官司礼太监曹化淳的,说道关口盘查严密,是以特地绕道,从海上派遣使者前来,机密大事,可与持信的使者洪胜海洽商云云。

【4】袁承志问洪胜海道:“满洲九王派你去见曹化淳,商量些甚么事?”洪胜海吞吞吐吐的不说。袁承志道:“咱们刚才不是打了赌么?你有没推动我?”洪胜海低头道:“相公武功惊人,小人确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拜服之至。”

【5】洪胜海道:“九王爷吩咐小人,要曹太监将宫里朝中的大事都说给小人听,然后去转告九王爷。”袁承志问道:“曹化淳做到司礼太监,已是太监中的顶儿尖儿,他投降满清,又图的是甚么?多尔衮许给他的好处,难道能比我大明皇帝给他的更多?”洪胜海道:“满清九王爷只答应他一件事:将来攻破北京,不杀他的头,让他保有家产;他若不作内应,北京终究还是能破,那时便将他千刀万剐。”袁承志这才恍然,说道:“曹太监肯做汉奸,只是怕死,为了铺一条后路。”洪胜海道:“正是!”袁承志叹了口气,心想:“有些人甚么都有了,便只怕死。为了怕死,便甚么都肯干。”

【6】众人在一家小客店中歇了,商议混进宫中之策。洪胜海道:“相公,依小人之见,请你委屈一下,扮作小人的伙伴,先去见多尔衮。他是鞑子皇帝的亲弟弟,在各位王爷中最得宠信,权力最大。咱们或能凭着他带进宫去。”袁承志道:“多尔衮派你送信给司礼太监曹化淳,你又怎地回报?”洪胜海道:“小人只说曹化淳还没能见到,但在北京打探到了机密军情,因此先行回报。”袁承志道:“甚么机密军情?”洪胜海道:“小人胡说八道一番,说是明朝皇帝已向西洋国借兵,借来几百门大炮,数千洋枪队,日内就来攻打满清。”袁承志喜道:“此计大妙,多尔衮一听,定要去禀报鞑子皇帝。”于是向青青要了那支洋枪,对洪胜海道:“你说我是西洋兵的通译钱通四,因此得悉内情。”

【7】宁完我道:“启禀皇上,臣已详细查过。明军带兵的总兵姓水,名叫水鉴,武艺甚是了得。”皇太极“哦”了一声,道:“你们去仔细查明,能不能设法要他降我大清,瞧他是贪财呢,还是爱美色。倘若他倔强不服,便叫曹化淳在明朝皇帝跟前说他的坏话,罢他的官,杀他的头。但首先要设法令这人为我大清所用。此人能打败阿巴泰,那是人才,咱们决不能轻易放过了。”三名官员齐声道:“皇上圣明英断,那水鉴若肯降顺,是他的福气。”

【8】袁承志道:“不妨,我有一件好东西。本来早就要用,哪知一到京师之后,怪事层出不穷,竟没空去。”说着取出一封书信,便是满清睿亲王多尔衮写给宫里司礼太监曹化淳的密函,本是要洪胜海送去的。袁承志知道这信必有后用,一直留在身边。

【9】又过了好一会,那太监引了一名肥肥白白的中年太监入来。袁承志见他身穿锦绣,气派极大,心想这多半是宫中除了皇帝之外、第一有权有势的司礼太监曹化淳了,果然那先前进来的太监说道:“这位是曹公公。”袁承志和罗立如、焦宛儿三人跪下磕头。曹化淳笑道:“别多礼啦,请坐,睿王爷安好?”袁承志道:“王爷福体安好。王爷命小人问公公好。”

【10】曹化淳呵呵笑道:“我这几根老骨头,却也多承王爷惦记。洪老哥远道而来,不知王爷有甚么嘱咐。”袁承志道:“王爷要请问公公,大事筹划得怎样了?”

【11】曹化淳叹道:“我们皇上的性子,真是固执得要命。我进言了好几次,皇上总说借兵灭寇,后患太多,只求两国罢兵,等大明灭了流寇,重重酬谢睿王爷。”

【12】袁承志不知多尔衮与曹化淳有何密谋。洪胜海在多尔衮属下地位甚低,不能预闻机密,只不过是传递消息的信使而已。洪胜海不知,袁承志自然也不知了。这时听了曹化淳之言,不由得心里怦怦乱跳,耳中只是响着“借兵灭寇”四字,心想:“皇帝不肯借兵,满洲人却心急要借,显是不怀好意了。”

【13】曹化淳会错了意,还道他因此事不成,心下不满,忙道:“兄弟,你别急,一计不成,另有一计呀!”袁承志道:“是,是。曹公公足智多谋,我们王爷赞不绝口,常说有曹公公在宫中主持,何愁大事不成。”曹化淳笑而不言。

【14】包裹一解开,登时珠光宝气,满室生辉。曹化淳久在大内,珍异宝物不知见过多少,寻常珠宝还真不在他眼里,但这阵宝气迥然有异,走近一看,不觉惊得呆了。原来包袱中珍宝无数,单是一串一百颗大珠串成的朝珠,颗颗精圆,便已世所罕见。另有一对翡翠狮子,前脚盘弄着一个火红的红宝石圆球,这般晶莹碧绿的成块大的翡翠固然从未见过,而红宝石之瑰丽灿烂,更是难得。曹化淳看一件,赞一件,转身对袁承志道:“王爷怎么赏了我这许多好东西?”

【15】袁承志要探听他的图谋,接口道:“王爷也知皇上精明,借兵灭寇之事很不好办,总是要仰仗公公的大力。”曹化淳给他这样一捧,十分得意,笑吟吟的一挥手,对罗立如和焦宛儿道:“你们到外面去休息吧。”袁承志向二人点点头,便有小太监来陪了出去。

【16】曹化淳亲自关上了门,握住袁承志的手,低声道:“你可知王爷出兵,有甚么条款?”

【17】曹化淳眼睛一亮。袁承志挨近身去说道:“小人心想,王爷虽然瞧得起小人,但总是番邦外国,要是曹公公恩加栽培,使个人得以光祖耀宗……”曹化淳心中了然,知他要讨官职,呵呵笑道:“洪老弟要功名富贵,那包在老夫身上。”袁承志心想:“要装假就假到底。”忙跪下去磕头道谢。曹化淳笑道:“事成之后,委你一个副将如何?包你派在油水丰足的地方。”

【18】袁承志满脸喜色,忙又道谢,道:“公公大恩大德,小人甚么事也不能再瞒公公。王爷的意思是……”左右一张,悄声道:“公公可千万不能泄露,否则小人性命难保。”曹化淳道:“你放心,我怎会说出去?”

【19】袁承志信口胡诌。曹化淳却毫不怀疑,一则有多尔衮亲函及所约定的暗号,二则有如此重礼,三来满洲人居心叵测,他又岂有不知?他微微沉吟,点头说道:“眼前天下大乱,今早传来军讯,潼关已给闯贼攻破,兵部尚书孙传庭殉难。大明还有甚么将军能用?大清再不出兵,眼见闯贼旦夕之间就兵临城下。北京一破,甚么都完蛋了。”

【20】袁承志听说闯王已破潼关,杀了眼下惟一手握重兵的督师孙传庭,不禁大喜,他怕流露心中欢悦之情,忙低下了头,眼望地下。曹化淳道:“我今晚再向皇上进言,如他仍是固执不化,咱们以国家社稷为重,只好……”说到这里,沉吟不语,皱起了眉头,似乎心中有极大疑难。袁承志心中怦怦乱跳,反激一句:“今上英明刚毅,公公可得一切小心。”曹化淳道:“哼,刚是刚了,毅就不见得。英明两字,可差得太远。

.........